朝鲜,你好吗
作者:齐土时间:2024-11-18 22:39:54热度:0
导读:前几天东北之行,到丹东市看望已经从军队离休的三叔。三叔是个老军人,已经七十出头的年龄,却身板挺直,行事干练,仍是一副军人作风。在他的引领下,我们在边境城市丹东市游览观光。和朝鲜新义州隔江相望的丹东市,
前几天东北之行,到丹东市看望已经从军队离休的三叔。三叔是个老军人,已经七十出头的年龄,却身板挺直,行事干练,仍是一副军人作风。在他的引领下,我们在边境城市丹东市游览观光。
和朝鲜新义州隔江相望的丹东市,就是当年抗美援朝时,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地方。当年跨江的大桥,后被美军炸成了断桥,挨着朝鲜的一少半已被缺少钢铁资源的朝鲜拆去,而我方的大半断桥依然存在,在特殊的历史阶段,曾经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具。当历史拂去尘埃,断桥的存在只是一段冷战的时代见证,现在已经成为旅游的风景。
走上断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组令人震撼的志愿军雕像。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肆意弥漫的战争硝烟,无法泯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志愿军战士,更是在一片宏伟蓝图的描绘中,和平安宁的向往中,奔赴那个一桥之隔、唇亡齿寒的邻邦。他们中的好多已经把热血洒在了那里。
历史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来评说。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看待历史的决策。但如果你站在鸭绿江边,和对岸的朝鲜人对视;如果沿着江流上行,站在“一步跨”的中朝边境界碑边上,你就会确切体会到“唇亡齿寒”这个词语,为何在那个特殊时期,会掀起所有中国人的颤栗和激情。中朝共饮一江水,陆路分界犬牙交错,先祖相互通婚,地缘上近如一家啊。
国际上的事情,以我这个俗人看,还是有点动物世界原则:弱肉强食。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朝鲜和南韩的建国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是好多国家的枪杆子造成的。大国操纵世界,弱国无外交。朝鲜本是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应该遵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最多像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南北朝一样,说到底还是朝鲜的民族内部争端。但是,国际势力已介入,就由不得自己了。其实,这何尝不是个民族悲剧。
和断桥相距不远的江面,我国又建起一座完整的大桥,在桥头设有武警驻扎的边防检查站。作为中朝之间的主要陆路通道,来来往往的车辆,更多的是把中国丰富的物资流入了物资匮乏的贫困的朝鲜。
听说在我们到达的前一天,我边防大桥的检查站,从朝鲜的一辆水果车上,检查出了违禁的核爆材料,及时予以查扣。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一意孤行,进行核试验,引起国际公愤。朝鲜核爆的位置,距离我国的丹东市,直线距离仅有一百公里左右,如此之近,又处于鸭绿江流域,自然会污染鸭绿江的水流,怎能不令人担忧。
站在鸭绿江畔,向对岸眺望朝鲜的风景,那里十年如一日,似乎是静态的景观。缺少变化,缺少发展。听当地的市民说,对岸是一个城市的公园,应该是朝鲜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三十年来几乎没啥变化,现在看去连一个中原地区的乡镇也不如。拿起望远镜看去,更清楚地看到对岸的人物活动,他们都很悠闲,衣着朴素或者是寒酸,色彩单调灰暗,似乎一直没什么事,就在江边待着。可能这就是社会主义大锅饭的特征吧。
到了江边,不坐游船,似乎不够尽兴。于是,坐在游艇上,更近距离地目击近邻,满足好奇心。不知道国界线是不是以河流中线为准,我们的小游艇居然快到对岸了,只是因为对岸穷,没钱淘江边的淤泥,致使水越来越浅,好多的船只常年停放闲置而锈迹斑斑,看上去一副破败落寞的寂寥。对岸的一座豪华建筑物,是一个三层白楼,楼上写着一行大的红字。陪游的堂姐给我们翻译了那一行红字,它是一句口号:金正日将军是21世纪的金太阳!同样的一句标语我们看到了三个。管中窥豹,可以想象出:朝鲜的政治氛围。
回头看我国的丹东市,高楼林立,车辆川流不息,衣着光鲜的游人络绎不绝,处处透着活力。和一潭死水的对岸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些无聊的站在岸边看我国的朝鲜人,会不会也象我国开放之初的广东人看香港,对资本主义即羡慕又恐惧?
不比不知道,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受益中国人,由衷地佩服邓小平的远见卓识。他的英明决策,果断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同时他倡导的思想大解放,祛除了十多亿中国人的思想枷锁。书本上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我看,英雄才是历史的创造者。领导人物的重大决策关系着群众、国家甚至民族的生死存亡。
同行的游船上,有三个年轻的男性韩国人。他们衣着时尚,发式超前,拿着望远镜和相机拍照,在游船上不时用韩语讨论着。他们和对岸的朝鲜人本是同胞,却只能绕道中国,试图来了解这个古怪的国度,以及因缺乏了解而显得神秘的朝鲜。对着对岸高举相机拍照的时候,被对岸的朝鲜人看到后,会不会引起他们的高度警惕?对于风声鹤唳,敌情意识浓厚的朝鲜人来说,会不会以为这些拍照的人,都是敌对的特情刺探者?或许,中国已经开放了三十年,他们都看习惯了对岸的繁华和喧嚣,只是无可奈何地一天天老去。
看过朝鲜之后,我们更多的是叹息。同情缺衣少穿的朝鲜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