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正如周作人先生同样的心态,我对故乡并无特殊情感。再加上幼年时所遭遇的种种艰辛与苦难,留下太多心伤,与故乡就有了一种隔漠。但因生于斯,长于斯,在人生不断填写的档案里,时时被唤起,便有了一种联系的情结,而
正如周作人先生同样的心态,我对故乡并无特殊情感。再加上幼年时所遭遇的种种艰辛与苦难,留下太多心伤,与故乡就有了一种隔漠。但因生于斯,长于斯,在人生不断填写的档案里,时时被唤起,便有了一种联系的情结,而昔日的伤痕如天边的一抹晚霞,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地淡去,在记忆中仅剩下的是乡村的美,乡村的纯。最难以忘怀的,如烙印般隽刻在心灵深处是故乡的夜,它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起消失,在岁月的冲洗中愈加明析起来,如小时候读过的诗词,那时并不知其含义,而今细嚼时,倒品出其中的真味来。
乡村的夜,是从天空中的一抹残阳开始的,这时候,会有成群的鸟儿飞回湖东边山丘中的竹林,间或有一只失群的孤雁从天边飞过,在残阳下留下伶仃的身影,寻找着不知归处的家。几千年的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在我的家乡原味地传承着,延续着,一身疲倦的水牛,喘着粗气,吃力地从水田地爬上田埂,在农民的牵引下,在残阳的余晖下,享受着这难得的片刻宁静。这时的池塘,水面被夕阳染成金黄,宛如覆盖着一幅金黄色的绸缎,在风中舞动。这在当时的乡村暗淡的色彩中,是最难得见的,最弥足珍贵的颜色。橙色的夕阳下,辛苦的农民和他的耕牛如大海上的一叶小舟,一起悠然飘荡进沉沉的暮色之中,这时若有画家\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一定会写出优美抒情诗,画出浪漫乡村暮归图。可是,那时与我,与所有在乡村的人来说,只是疲惫。
暮色渐深,彩色的乡村开始被深蓝色所吞噬,逐渐变为黑白的版面,进而幻化为空蒙、迷离的山水,乡村的夜,在这时就已拉开了序幕。
远处,几点烛光在沉沉的夜色中顽强地挣扎着,虽然无力冲破夜的笼罩,但还是会划破村庄,给寂寥的村庄带来一丝生机来。在幽暗的灯影旁,那一定是对辛劳的夫妻计划着明天的劳作,或许是在憧憬着一年的好收获。灯光在黑暗中跳动着,与主人的心一起搏动,一起追求着明日的阳光,虽然,可能明天还是阴雨绵绵。
乡村的夜色下,星空显得深邃、博大,而当月圆时,澄明如水的月光,恰如洗洁了一条白纱,将整个乡村笼罩着,轻抚着,村庄如躺在母亲怀里熟睡的婴儿般安宁,静谧、羞涩。夏夜的的虫儿会尽情地唱歌,他们不会因为你幸福歌唱,也不会因你伤离别而沉默或悲歌。他们只是享受这属于他们的夜的宁静。偶尔,蝉也会在夏夜中鸣噪,打破这沉沉的夏夜沉静。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到了蝉在夜里鸣噪,后来老先生又感觉是记错了,以为蝉鸣不会在夜间出现。其实蝉鸣在乡村的夜间也算是常见,可能在城市里比较少了。乡村里关于蝉的谚语是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比如说“知了活,收大麦;知了叫收早稻,知了飞,收草垛。”是说知了从地里出来,垂緌饮清露,就是收割麦子的时节,而当知了独占枝头,流响出疏桐时,该是早稻收获的季节,知了飞离我们的视线(实际是知了开始死亡的时候,这也反映了知了生命的短暂),则是秋季粮食归仓的时候。在宁静的乡村里,最不能让我忘怀的是曾给我无限暇想的夜色下的池塘。
在乡村单调、辛劳的夏夜里,我常常独自躅躇家门口的池塘边,池塘的夜色给了我少年时代无数的生活的想象,也在尘封的记忆中留下永恒的美丽,就像初恋的情人,永远是那么清纯,那么美丽。池塘并不大,大约只有三四亩地的面积,周边是层次错落有致的各色树木,有红柳、垂柳、糖栗、暑树、白杨等,在皎洁的月光下,树影婆娑。池塘的水很清,因为有源头活水补充,再加那时也没有什么污染,池塘也成了人们生活的辅助用水,不少人家在炊烟袅袅升起之前的准备工作都是在池塘里完成的。宁静的乡村夏夜里,听不到城市里疯狂的摇滚,也听不到百无聊赖的年轻人竭嘶底里狂吼,惟余虫鸣的小曲。没有如彻的街灯,只有萤火虫的冷光在乡村时闪时现,没有灯红酒绿的喧嚣,但有遴粼波光,抚平一天的辛劳。池塘的波光如小夜曲般地舒缓地推进着、呻吟着,如母亲的手,轻抚着自己的婴儿般地呵护着整个乡村。偶尔水里会传出哗哗的声响,不知是鱼,还是其他动物发出的,让你对自然的神秘产生敬畏与恐惧。水波荡漾处,有时会折射出星光的般的灿烂,虽然短暂,也并不高贵,但毕竟是在静谧的夜色下如春华灿漫过,为什么平凡的人会让我们如此感动,为什么那位浑身有着无数补丁的要饭的老人,捐出他的所有的时候,在他回身的时候,我们的双眼会朦胧。因为,正如这夜色下的波光,如此的平凡,但却实实在在地灿烂辉煌!
乡村夜暮下的池塘可能只能在记忆中搜寻了,因为,当我再次回到故乡时,池塘已不复存在,它已成了农家的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