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蚀后的记忆
作者:哈什时间:2024-11-17 07:44:10热度:0
导读:二哥约定明天回长春了,在奶奶生前住过的屋子里,哪个土炕上呆了半个月,母亲由于更年期症状太明显,整个人瘦得脱了形,失眠、健忘、多疑、不想吃饭。她与父亲受了一辈子的苦好不容易把儿女们培养大了,各自成了家,
二哥约定明天回长春了,在奶奶生前住过的屋子里,哪个土炕上呆了半个月,母亲由于更年期症状太明显,整个人瘦得脱了形,失眠、健忘、多疑、不想吃饭。她与父亲受了一辈子的苦好不容易把儿女们培养大了,各自成了家,有了工作。年年儿女们像雁儿一样定期的飞回来,定期的飞走,守窝的总是他们两个老人。在这个家庭里,儿女们吃吃喝喝、打打闹闹,各家人有各家人的想法,虽然每个人之间都很和诣,但是,我总是忘不了母亲独自一个人在雪地里架起一个火盆给大哥煮饺子,边煮边擦泪。我看看就心痛,这么多的成年人了,就不懂得出来帮妈一把,坐着等吃,心里过意吗?可是,我不能说。看着母亲的劳碌的身影我晓得她有多开心,她有多累。说白了她是我们家的一个佣人,一个永不下岗的保姆。
我听着母亲对自己的病症的诉说,一方面埋怨她不够坚强,谁不得个更年期,挺一下就过去了,另一方面,我静下心来想,我对母亲的埋怨是没有道理的,她走过得路,吃过的苦,我无法体会,也永远忘尘莫及,只能用包容的心态去揣摩她的内心世界。原来,她很想我的二哥。
在外多年的哥哥,陪伴了妈妈十几天后,要走了。我清楚的记得他独自一人在奶奶的屋子里,收拾行李箱。在昏黄的灯光下,孑孓的身影看着真不是个滋味,提着个行李箱走南闯北,真是不易。他不由自主的发了一声叹息:人在旅途!!是呀,人在旅途,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出门哪行呢。但是,我们人类总不能忘记出生的地方吧,总不能忘记生养过教育过自己的母亲、父亲。是他们的呵护,让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少年。念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们的人生像一只风筝,不断的随着岁月的季风飞呀飞,但是总会觉得一下子一下子的心被揪拽,一次次的在受伤和独坐时感伤。是呀,乡愁、亲人。故乡。
砸烂骨头连着筋。亲情是永远不能扯断的。
二哥上车后,父母们一直伫立着等着红色的小面包车从村子里的小石阁钻过去,看不见才回来。母亲脸上淌着泪,父亲好像失去了什么,总是在地上下意识的走动,与我们打讪。
我听说世界上以色列人民很爱读书,是呀,读书和写作是人类进步,只能通过读与写,我们才能从他人的笔下一步和自己的笔下,交流感情,才能真正做到教育自己,今天下午,入伏后的第一场热浪刚刚嚣停下来,我便拿起书来读《我与地坛》。史铁生,这个残疾作家,用自己的亲身体会,用自己的经历之笔饱醮着血肉,写下了这篇优秀的散文,在这篇文章里,我始终体味到一个对于生命、生死、亲情、理想,进行理性思考的灵魂。遭受了打击后,从容面对生活的智者生存心态。
有这么几句话摘抄如下: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裉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样的文字是一种穿越历史时间的从容,一种大度后带有人类生命见证的描写。在文字里不仅觉察出沧桑之美,而且作者寄托的感情也显示出来:生命力无论如何光辉,最终在时间的冲蚀下,繁华过后总成空。岁月如斯,年复一年。
不同的是在这个舞台上出现的人与事,精彩和感受只有自己才能晓得。
于是,我又被另一段文字感染: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上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窭窭碎碎片刻不息。这段落中显示着史铁生对生命的热切关怀,也开始正视生活中的不公平,开始勇敢的生活下去。
忘记得确需要冲蚀,生活中遇到得不快乐,我们不能正确的对待,用宽容的心来包容,最终后悔的是自己,生命只能一次,无怪乎,史铁生在第一部分,用干练的笔法描述地坛,可以说这是他生命受到启迪得到重生的家园。在第二部分里,深情的记录自己的妈妈,怀有愧疚的叙述妈妈对于这个家庭,对于自己所承爱的心灵摧残。妈妈的猛然离世让他开始直视生命,也开始明白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即勇敢的直面人生,坚强的用爱来生活下去。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星球上,随着太阳升起而忙碌,随着月亮的升起而休息。说来,也真是荒唐可笑,时间如河流不停的冲蚀着我们记忆,让我们在一次次的聚合和分别中,痛快的哭泣和痛快的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