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功臣李斯
作者:报春鸟时间:2024-11-20 06:28:39热度:0
导读:功臣的悲哀在于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君主,忠心耿耿,辅佐君王一统天下,却最终因功高盖主而枉送性命,功臣难以免于悲剧命运的轮回。他们个个才华横溢,不甘沉默,一旦找到一展抱负的平台,便如长鲸吸百川。李斯本是布
功臣的悲哀在于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君主,忠心耿耿,辅佐君王一统天下,却最终因功高盖主而枉送性命,功臣难以免于悲剧命运的轮回。他们个个才华横溢,不甘沉默,一旦找到一展抱负的平台,便如长鲸吸百川。
李斯本是布衣,曾当过郡中小吏,但他胸有抱负,不想庸碌一生。有一次他看到官厕中的老鼠偷食污秽之物,当有人和狗走过,立刻惊恐万分,四处逃窜;而官仓中的大鼠肆无忌惮的啃食着米粟,泰然自若。他意识到一个人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的命运,他想尽力谋求更高的职位。
于是他跟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顺应时势来到秦国。权衡轻重后,投入吕不韦门下。他的才华受到了吕不韦的青睐,被任命为郎官,开始参与政事。后来,吕不韦把他推荐给秦王,李斯仕途顺利,一路飞黄腾达,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初到秦国时,身为客卿的他也曾遭到驱逐。他不甘心自己的理想半途而废,决心求见秦王,呈上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他在文中明确指出,秦国能有如此发展,客卿功不可没。孝公支持商鞅的变法,使得国富民强;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获得了广阔的疆土。昭王实施范雎的政策蚕食诸侯的力量,成就帝业,这些治国良法沿用至今。他又从多个方面说明了驱逐客卿的危害。秦国没有奇珍异宝,没有美女以充后宫,没有良驹佳乐,更重要的是人才紧缺,而这些皆盛产于六国。驱逐有识之士,使他们退而不敢向西,不敢入秦,这是损己而利六国的不智之举。这篇文章使秦王心服口服。李斯善谋略,有诸多治国良策。秦始皇刚毅果断,以法家思想治理天下。统一大业终于完成,李斯官至丞相,儿子都娶了秦国公主,女儿都嫁给了诸侯公子。一时间门庭若市,车马如龙,好不风光热闹。但人非圣贤,李斯的一个建议使秦始皇成了“焚书坑儒”的历史罪人。他向秦始皇进言,劝始皇除去文学、《诗》、《书》和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保留医药、卜筮和种植之书以利生产。诸子百家的著述就这样付之一炬了。
李斯是个立场不坚定的人,他虽然忠心耿耿,但始皇死后,他为了保命某身,与赵高合谋,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君主。胡亥靠着一种偶发事件当上了秦国的二世皇帝,却无法靠偶然统治穹宇,驾驭臣下。于是采用赵高的建议,软硬兼施,一方面用严刑酷法来收拾那些心怀怨望、难以驾驭的皇亲国戚与功臣宿将,一方面则用高官厚禄收买那些原本地位低下、容易被操纵的人。据史书记载,秦二世先后戮杀大臣蒙毅、蒙恬等,诛杀十二个公子,在杜县肢解了十个公主。他还不顾民怨沸腾,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使得朝政混乱,上下怨恨。对于二世的所作所为,李斯有时随声附和,有时退让默许,有时竟公然赞助,完全丧失了一位政治家应有的谋略与胆识,成了一个保位苟全的庸人。直到陈胜吴广揭竿起义,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想力挽狂澜,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秦二世终日不理朝政,让赵高代为治理,自己却在后宫享乐。李斯对此很不满,赵高就鼓动李斯谏阻二世的所作所为。李斯本想劝谏皇帝,但苦于没有机会。赵高却在此时使出奸计,离间秦二世与李斯的君臣关系,使得二世对李斯很不满。赵高借机进谗言,说李斯心存怨气,李斯参与了沙丘废立之谋,却没有因此被封王,又说李斯的儿子李由与陈胜有往来。秦二世信以为真,派人追查。李斯知道事情真相后,才知赵高用心险恶,便上书弹劾赵高,言词尖锐犀利。李斯由此被罢相降为郎中令,后又被安上谋反罪名含冤入狱。受尽赵高的严苛酷刑后,只好屈招。李斯心有不甘,认为自己有大功于国,从没有谋反之心,希望能够陈述冤情。可是赵高又使奸计,扣押李斯陈冤的信,又伪造证据使得谋反罪成为定局。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市集,秦二世又下令诛三族。
李斯经历了秦由盛及衰的阶段,他足智多谋,忠心耿耿,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纵观历史,有谁有如此功劳?这样的功臣却含冤而死,带着一片赤诚的忠心归去,闻者无不为此叹息落泪。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在李斯的人生戏台上演。范蠡曾劝说大夫文种功成后早日脱身,可惜当文种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为时已晚。越王递上一把剑,说道:“当初你教我七种灭吴之法,我只用了三种就把吴灭了,其余的四种你去告诉先王吧!”文种本以为勾践会与自己共理天下,却在无奈之下自尽而亡。君王可与之共患难,却很难与之共享乐。功臣们要合时机的做到“功成身退”,或许会开创另一番天地。烟水茫茫中逍遥地划桨而去,范蠡堪称典范。
功臣无罪,却很难免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