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著名楚剧表演艺术家关啸彬
作者:簸腾时间:2024-11-16 02:15:52热度:0
导读:十一年前,在一个早春肃杀的寒冬里,著名楚剧表演艺术家关啸彬同志被迫害致死,含冤负屈地痛别了我们……春回大地,百花争妍。前几天,省文化局为关啸彬同志专门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宣读的平反昭雪决定中说:“强
十一年前,在一个早春肃杀的寒冬里,著名楚剧表演艺术家关啸彬同志被迫害致死,含冤负屈地痛别了我们……
春回大地,百花争妍。前几天,省文化局为关啸彬同志专门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宣读的平反昭雪决定中说:“强加在关啸彬同志身上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全部推倒,恢复其政治名誉。”
我听着听着,百感交集,思绪万端。我想九泉之下的老关若闻此喜讯,定会笑逐颜开,含泪高歌:感谢党……
啸彬同志呵!你知道吗?如今从中央到湖北省、市电台常常播放你的唱片。每当你那别具风味的楚音在荆楚大地回荡,我和千千万万喜爱你的观众一样,总是默默地倾听你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声音,好像您又回来了。于是,你的音容笑貌,历历往事,都一一在我的眼前浮现……
一九三六年,我在汉口新市场跟班学艺。一天,一个身著竹布衫,脚蹬土布鞋的男青年,突然来到我们戏班,他用浓厚的孝感口音申述着学艺的愿望。当师傅们听说他年幼丧父、靠寡母抚养的悲惨身世后,又见他仪表堂堂,就答应收留下来了。谁知道,这个青年后来竟成为我舞台艺术的黄金搭挡——楚剧艺坛一颗夺目新星。
我与啸彬合作最难忘的是,一九五二年,领导上分配我们排演《百日缘》,他扮张七姐,我演董永。他接戏揣摸戏情戏理后,觉得张七姐那一段“上写着拜上了董郎夫晓”的唱段,原定的是仙腔,表现手法一般化,缺乏艺术感染力。他根据推陈出新的艺术方针和人物需要以及自己本身的嗓音条件,大胆设计为仙腔摇板,转悲迓腔。这一改,紧紧抓住人物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感,使节奏变化和情感层次恰到好处,也大大满是足了观众听戏的艺术欣赏需求。使这一核心唱段更加突出,收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艺术效果。从此,它不仅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腔,而且也成为他的艺术经典剧目。啸彬同志在认真钻研自己角色的同时,还热情为我在人物刻画上出谋划策,使整个戏的风格和谐统一。他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我鼓舞很大,我们彼此尊重,友好合作,曾在湖北省、中南局、全国戏曲汇演中分别荣获多项演出奖。
几十年来,啸彬同志对楚剧声腔艺术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师承著名楚剧演员李百川的演唱风格,兼取原武汉市楚剧团团长沈云陔的艺术流派。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又勇于创新,终于成就了自己韵味醇厚而又独特的声腔体系,受到广大观众无比喜爱,以至广为流行传唱。在语言上,他主张黄(陂)、汉(口)话二者有机结合,以黄陂话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演唱技巧上,他善于用气,气息控制好,造成音量对比,唱出来字重腔轻、字正腔圆、腔随字走,音断气连。他特别讲究动听,而动听源于动情,即是说他用唱准确地展现此时此地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所以,凡听他的戏欢快者,则圆润悦耳,清秀柔和;悲伤者,则如泣如诉,感人肺腑。他其尤擅长演唱悲迓腔,尤其善于刻画身处下层受压迫的善良而又苦难的女性。除《百日缘》外,诸如在他的拿手戏《九件衣》、《李三娘》、《双玉蝉》等戏中,都成功塑造了许多不同命运、性格的人物形象。当党号召我们上演现代戏时,他积极响应,带头上街宣传,从打连湘、扭秧歌,到演《血债血还》、《白毛女》、《三世仇》,等演出活动,无不踊跃参加。演出后,还经常把搜集到的群众意见,一条条地记在《艺术日记本》上,认真研究,不断改进,总结经验。极大地提高了艺术水准。为传统戏曲剧团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现代火热的生活,更好地为服务政治、服务工农兵摸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为响应“演革命戏,先做革命人”的号召,啸彬同志还常常主动带头送戏上门,深入厂矿、农村、军营演出,这方面的模范事迹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人们都称赞他是“三不”名演员,即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不怕苦、累。无论是对领导干部、部队首长招待、慰问演出,还是对基层广大群众露天舞台清唱表演。他都始终如一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从未误过一次场,从未推过一场戏。记得一九五四年为防汛大军慰问演出,工地演出条件十分艰苦。草席铺地作舞台,土壶灯作照明,演员蹲在地上化妆。民工们闻听关啸彬来了,一片沸腾,狂欢雀跃,演出自然是一场接着一场。他渴了,喝碗白开水;饿了,吃点干粮;累了,和衣打个盹。不分白天黑夜,不管晴天雨天,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任劳任怨,保质保量地出色完成这一政治任务。后被武汉市直文艺界评为防汛《一等功臣》。三年困难时期,领导上为照顾他的身体,只让他一年演出二百场。比原定任务减少一半。可是他仍然超额演出二百八十多场。大家多次劝阻他“注意休息,莫把身体搞垮了……”他笑着说:“我是人民演员,吃人民的饭,穿人民的衣,应该为人民多演戏。”于是,他自觉戒掉不良的饮食嗜好,终于战胜病魔缠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热情肯定和群众大力赞扬。
在培养楚剧事业接班人方面,剧团内至今还流传着他不少动人的故事。一九五一年,原中南戏校因故停办,沈云陔同志见京剧科学员即将解散,想收留到市楚剧团来,但资金匮乏,便同啸彬商量,老关二话不说,毫不犹豫地表态“坚决支持”开办一个培训班。并慷慨解囊,大力资助。后来,培育出一批重要文艺人才,为楚剧事业作出一定的贡献。
又如:一九五零年,在我团赴朝鲜前线慰问、北京汇报、上海拍电影等重大演出活动中,按常规他这个A角,场场是“当仁不让”的。可是,他总是从大局出发,为培养事业接班人大事着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热情扶持青年演员顶替自己上演。这种德艺双馨的奉献境界,永远让后人怀念和敬仰,定将载入史册,名彪千古。
谁曾料到呵,这样一位时值盛年、正为党的文艺事业大显身手的好同志,在林彪、“四人邦”文艺黑线专政论所煽起的打、砸、抢、抄、抓的妖风中,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而惨遭迫害致死。广大观众再也看不到他们喜爱的好演员了,这是楚剧事业的巨大损失,怎不叫人切齿痛恨“四人邦”!
老关啊!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到来,历史终究是公正的,人民是有情的,你离去十一年后的今天,党和人民为你昭雪平反了,把泼在你身上的污泥浊水都洗刷干净了,你对楚剧事业的赤诚和贡献,已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人民将永远怀念你。安息吧!关啸彬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