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生于闽北的清新小镇的我,祖辈与山为邻,满眼青翠,今儿却迈入都市乘着理想在另一座城市扎根,于是与泉州有了不解之缘,于山清水秀之余领略海浪滔天的震撼,惊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无限风光。泉州建置于唐开元六年(公
生于闽北的清新小镇的我,祖辈与山为邻,满眼青翠,今儿却迈入都市乘着理想在另一座城市扎根,于是与泉州有了不解之缘,于山清水秀之余领略海浪滔天的震撼,惊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无限风光。
泉州建置于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别称“刺桐城”、“鲤城”、“温陵”,坐落于福建东南沿海、晋江下游,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著名的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泉州地改市已经二十余载,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人文荟萃,中世纪即成为唐、宋朝的贸易港口,时称“东方第一大港”,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历史悠久,古时海上交通、外贸发达。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从盛唐到大宋的数百年间,海上交通异常发达,贸易交流空前繁荣。大海船向沿海各国送去漂亮的中国丝绸、瓷器、麻布和稻米,又带去先进的冶炼、印刷、火药及儒道文化。同时也带回了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摩尼教等各种外来文化。泉州在唐宋时期总人口(辖四县)即达二十四万,可想熙熙攘攘的港口城市里,各种肤色的商贾进行交易的同时,各种肤色的学问渊博的教徒和传教士亦在致力于他们本教文化的发展。致风云变幻千年,江山易主百代,而遍布全城的寺庙宫观香火不断,西方教堂的钟声仍然跨地域、跨时空的悠扬。聚中、西各国宗教于一园,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称。
这里景色绚丽、物产丰富、民俗文化古老淳朴。古老的泉州城汇聚了天地之灵气,山环水抱,青山巍峨,绿水长流,寺院毗连,海浪滔天,更有她独特的靡靡南音。开元寺与东西塔清净寺和圣墓、石老君与摩尼教古遗址、洛阳桥和五里桥……合二百多名胜奇观,饮誉古今。“铁观音”茶、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大批名特产,久负盛名。古老的南曲、高甲、梨园等戏曲艺术和清悠的方言、古朴的乡风民俗一样,充满晋唐遗韵。
清源山为泉州北郊群山之主峰,上有三十六洞天,自古“秀出天涯几万寻”,故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称。山以泉名、景见石奇。石老君之南为千手岩,内有石刻观音坐像,旁有“望州亭”,可眺望泉州全景。中峰为清源洞,从古道登临极顶,可见清冽奇泉,源源不绝,山因此泉而得名。山石峰可至“泉窟观瀑”,赏“海之风月”,朝阿弥陀佛石像。再往高处,至“南台岩”的“空中台阁”,但见云缭雾绕,苍崖千尺,令人如入仙境。
席地而坐于清源山麓的宋代巨型道教老君石像,更是给泉州人留下了无限遐想。世人都知道四川乐山大佛是依山体凿建的大佛坐像,而泉州清源山依山体岩石凿建的李冉老君坐像因是全身立体不象乐山大佛半面之身坐像,因此形象更逼真、更生动。像高5.5米,宽7.3米,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耳垂肩,脸含微笑,苍髯飘动,安乐慈祥,是人们祈求的健康长寿的象征。今泉州仍有“摸到老君鼻,活到一百二”之说,致使无数游人跃跃欲试。
“崇武大海中,春二、三月常蜃楼海市,如楼阁人马,千形万状,仿佛烟云之中,久之乃散。”观摩了清源山的苍崖千尺,你不得不听听崇武古城的海浪轰鸣。作为海防的最前沿,崇武古城曾经在明代倭患其间首当其冲,屡遭进犯;亦曾失利陷城,铁马哀鸣。几百年来,古城几代军民凭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这里的“护龙官”、“崇山官”、“崇报祠”、“元饲宫”、“十二爷官”等,都是古城军民为纪念抗倭牺牲的英雄而建造的。
今日的崇武城仍保存看宋、明、清历朝所修建的寺庙庵堂三十多座,主民宅也有数十处。其中有宋代的“云峰庵”、“水潮庵”,有明代的“关帝庙”、“东岳庙”,也有敬奉海神妈祖娘娘的“天妃宫”,以及纪念当地有功人物的“灵安王庙”等,这些古建筑的保存,增添了古城古朴优雅的气息。可以说,祟武古城不但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也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古有“洛阳江桥天下奇”、今有“不信君谟真信醋”洛阳桥,“岩外名樟占一隅,枝枝向北与他殊;无知草木犹如此,寄语人间士大夫”安溪清水岩,“一似桃源隐,将令过客迷”的南安九日山,“神灵体正胜佛国,地寂境幽似西天”的安海草庵,泉州的地之灵气可见一斑。
泉州的古城风貌又何止这些呢,或许终我一生也无法阐述她的风华绝代。在历史的长河中,泉州以她独特的魅力傲立于苍茫大地之上。生存于泉州这座古老的城市中,如果你不曾领略那大大小小的寺庙的绮丽风光,不敢套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说法,但也算是一种遗憾。古木参佛,青灯掩卷的生活,给人一种清静闲悠的怡然自得的遐想。而庄严肃穆的佛像更给了渺小的生灵无限的心灵寄托。
泉州市区内占地八万平方米的宏伟古寺开元寺,是众多寺庙的领军建筑。该寺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一千三百多年来,经五代、两宋的发展,旁创寺院120座。当时,此地是一片大桑园,传说有一天,桑园主黄守恭梦见一位和尚向他募地建寺,黄说如果桑树会开莲花,他就献地结缘。不几天,满园桑树果然开满雪白的莲花,黄只好把这片桑园施舍出来建寺,寺因此得名“莲花寺”。如今,这株老桑树,干分三支,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桑树开莲花”虽属传说,但这寺却因之被称为“桑莲法界”。现存主要建筑天王殿、甘露坛、藏经阁、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号称“百柱殿”,殿内龙柱、方柱、圆柱均为石制。石柱柱顶斗拱间雕飞天乐二十四尊,殿前石台砌人面狮身青石浮雕七十二幅,全国罕见,侧面亦可看出泉州石的早期开发和利用。
开元寺大雄宝殿两侧的“泉州双塔”,东塔建于唐(公元865年),西塔建于宋(公元1238年)。两塔是我国最高最古的孪、偶相对的大石塔,为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亦为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的伊斯兰教寺清静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既可视为外来宗教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交流互动,又可看作历史文化名城的异彩纷呈。
释、道庙观及西方教堂之外,泉州的文庙占地面积也很大,既然古越族人口只占泉州总人口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泉州人先祖来自中原,那么中原黄河文化的总代表、大成至圣文宣王在泉州古城占据几十亩的文庙广场面积也是情理中事。
细心的游人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