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全国参加艺术考试的学生,每年呈3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录取率在百分之一左右。”蒋婉求代表一见到记者,就开始列数据,“这注定了大部分学生当‘陪考’的命运。而在艺考这条路上,家长倾注了极大的心血,高额的
“全国参加艺术考试的学生,每年呈3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录取率在百分之一左右。”蒋婉求代表一见到记者,就开始列数据,“这注定了大部分学生当‘陪考’的命运。而在艺考这条路上,家长倾注了极大的心血,高额的培训费让很多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因此,蒋婉求提请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注意,“艺术考试热该降降温了”。(蒋婉求:江苏盐城政协副主席、盐城鲁迅艺术学校副校长、国家一级作曲)(03月05日 来源:光明日报)。
“艺术考试热该降降温了”的呼吁已经是多次见诸媒体,但是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各大院校;也无论是考生的家长,还是培训机构都没有积极的回应。原因何在?皆因艺术考试牵涉至多方面的利益,形成了一个利益链条。已经成为许多机构、单位和个人谋取巨额利润的一个载体、一条渠道;也成了许多孩子实现大学梦想的一个平台、一条“捷径”。所以仅靠有识之士的几声呼吁"艺考热"是降不了温的,还必须有制度作牵引,用规范作保障。
据湖北省日前公布的一项数据,2004年,全省报名参加艺考的考生是14000人,今年就已经达到了80000多人。笔者的孩子就是这八万人中的一分子,笔者刚刚陪着孩子到武汉参加了几所学校的考试。从现场的情况来看,艺考不只是高烧不退,而且是热得发昏。有的学校在湖北只招10个人、8个人,但是报名的考生却多达两、三千。有一所学校在两天的报名中,报名台前一直是水泄不通。那个阵势简直令人不寒而栗。一个陪考的家长慨叹道:这哪里是走捷径?这完全是走弯道!
从笔者现场了解的情况看,报名参加艺术考试的学生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确实有艺术特长、有艺术天赋的;再一类就是文化成绩不理想,想走捷径,通过参加艺术考试上大学的考生,而且后一种情况的还占大多数。在等待考试的过程中,笔者在与一些陪考的家长交谈中得知,绝大多数参加艺术考试的学生,在考试前都曾花费万元以上停课参加了一些培训机构的专业培训。这次许多家长又放下手头的工作,都是带着万元以上,在武汉住在宾馆、吃在餐馆,陪着孩子四处赶考。但是,对孩子正在参加的专业考试都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敢抱有太多的希望,只是因为老师在推荐,孩子有要求,旁人有示范,自己为孩子的前途着想,也抱着碰运气的想法来试一试而已。
考试中,也严重流行着“潜规则”。有的家长是千方百计、削尖脑壳找关系,八杆子也打不着,八辈子没来往的关系,转变抹角也要攀上。还有的考官趁机索贿。一位家长对笔者说,有一个学校的考官对他说,只要给20000元,就可以包孩子过关。
而有些学校根本就与艺术不搭界、不沾边,但是,看到艺术考试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就不考虑自己学校的特长,不考虑自己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考虑学生以后就业的机会,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纷纷开办艺术专业。为艺术考试热推波助澜。
从这些情况来看,艺术考试已经有些变味,背离了它的初衷,成了一场比拼家庭经济实力;比拼家长社会关系;比拼父母公关能力的烧钱的游戏。它把一些真正有艺术特长、有艺术天赋但家庭贫困的孩子拒之门外,而那些没有艺术特长、没有艺术天赋但家庭富裕的孩子成了艺术专业的主力军。占据了艺术学习的通道,浪费了教育资源。这无论是对于艺术事业的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公平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因此,艺术考试不仅应该降温,而且需要变革。
但是,仅凭少数人的呼吁显然是力道不够,必须以制度作为牵引,用规范作保障。应该建立大学艺术专业准入制,严格控制进入学校的资格、严格限制学校数量。要从制度上斩断艺术培训机构与艺术专业招生之间的利益链条。对报考的学生要在全省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实行资格审查,防止秕谷占住仓,让那些真正有艺术特长、有艺术天赋能够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大学。同时要降低艺术专业的收费,给贫困孩子以希望。在招考的全过程中,都要实行阳光操作,都要全程监控,都要实行规范管理,坚决杜绝“潜规则”。这样才有可能让艺术考试走上正轨,真正取到选拔人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