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我到乡下走亲戚,并在那儿逗留了几天。这是内地平原上的一个普通乡镇,有一条跨省公路从镇东部穿过。清晨,住在公路两侧的村民们还没有从麦收的疲乏中缓过劲来,就被村干部们一阵阵敲门声从睡梦中唤醒,于是我听到了
我到乡下走亲戚,并在那儿逗留了几天。这是内地平原上的一个普通乡镇,有一条跨省公路从镇东部穿过。清晨,住在公路两侧的村民们还没有从麦收的疲乏中缓过劲来,就被村干部们一阵阵敲门声从睡梦中唤醒,于是我听到了以下的对话:村干部:今天12点以前必须把门前的麦秸垛搬开。村民:为啥啊?我这麦秸垛惹谁了。村干部:叫搬你就搬么,罗嗦啥。村民:总要给个说法吧.。村干部:告诉你吧,有“大官”要从这里路过,镇里说了,麦秸垛堆这儿不好看,必须搬走。村民被镇着了:那好吧。但他还是想不通:我这垛能碍啥事了?
这个乡镇,一没资源,二没特色,农业不先进,工业落后,群众生活一般,上级领导很少光临。但由于跨省公路穿镇而过.象这大官路过的事却时有发生,镇里每次都要兴师动众的搞清理。大哥介绍说:凡有大官经过,就是干部不说,群众凭经验也知到个差不多。群众有顺口溜:路灯一亮,必有情况。扫帚一响,要来首长。菜摊靠边,要来大官。这一次,动作更大,一个月前就在沿着公路两侧刷大幅标语。前天公路旁正修排水沟的工程也叫停了。公路段工人全体出动,沿公路铲草,扫路。今年小麦收成较好,麦秸多,地里不准焚烧,说是污染环境。群众就拉回来堆在了家门口,十几亩的麦秸拉拉堆堆,全家人要干一天.门口不叫堆,总不能从地里拉回来再拉回地里去吧。再说,堆到地里用着不方便也影响田间耕作呀。
和一位镇干部熟识,问起此事,他说:确实有位大领导要从这里路过,昨天书记亲自召开了公路沿线有关村委会的干部会议,说是有重要领导路过,不要问是谁,你只须按要求把事办好就行。路过的具体日期不定,5天之内不定那一天。两个事:一,密切注意"上访户"的动向,一有苗头立马控制,绝对不能出现拦路告状事件。二,麦秸垛有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务必在8号中午以前把公路两侧农户门前的所有麦秸垛彻底清除。要求镇干部包段,村干部包户,各把一关,各负其责,在要求时间内必须完成。村长与我说:书记的脸平常就很少笑容,这次更是严肃,最后还强调了一句不是“关口”轻易不说的重头话:这是政治任务,要拿党性保正!话说到这份上谁也不敢怠慢,赶快分头行动去了,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在搬麦秸垛的现场我看到了满头大汗的村长,他正在和一个村民理论。村长:你到底是搬还是不搬?村民:公路向外20米是划给我的住宅,有我的使用权,我把垛堆在宅基上犯啥法了?村长不理睬他那一套:你不搬我就叫人来拉走。村民:我看谁敢!话说到这儿就僵了。围观的人很多,都是嘻嘻哈哈看热闹的群众,也没人出来解劝。村长恼了,红着脸挤出人群找车去了。旁边跟着的包村镇干部铁着脸也不吱声。悄悄和我说:现在的群众不好管,提留不交了,农业税不收了,只要不超生,不犯法,就是县长来了他也不买你的帐。何况这事办的的确有点那个。这农民家里不堆垛,难道市民堆垛啊?看来这位镇干部对这事也有不同看法。
在另一家农户,我看到了另外一种情况。一位年轻气盛的包户村干,和那农户三句话没说成,带了几个年轻人,三下五去二就把垛子推到了旁边一条沟里去了。那位有50多岁的农民在一旁干瞪着眼也没办法,只是说:这算啥事么!
清理麦秸垛的工作一直进行到第二天,先是劝说,不行就来硬的.在村干的努力下,在镇干的协助下,该村路段总算看不到麦秸垛了。村干们这才松了口气。镇干们也回镇交差去了。过后谈起此事,有一位镇长朋友曾和我诉苦:现在当“镇官”不好干。上面说啥咱必须干啥,这是组织原则。有时明知不对,也要应酬到,这叫为官之道。现在的群众法律意识特强,有理无理动辄就上访,告状,弄的你下不了台,下边群众也不敢得罪。象搬麦秸垛这事,县里一句话,你就得无条件执行,真是两头难啊。
下午我到了县城,又看到了奇迹:十几里的长街上两边的绿化带,原本枯萎了的黄扬一天之内被栽换上了鲜绿的冬青。人行道两旁也摆上了正盛开着的各色鲜花。我不知道类似这种做法在公路沿线要涉及多少个乡镇,我也不知到为这事要花费多少钱财。但我确切感觉到了在这件事情上该县领导力度之强大,功夫之到家。
一天上午,一行十几辆小轿车从公路上疾驶而过。后来听说那就是那位"大官"过去了。再后来,停了的工程又开工了,又堆起的垛也没人管了,一切都又恢复了老样子。
那次从乡下临走时,大哥与我说:他们村有一条公路与省道交接,坑坑洼洼,天晴不好走,下雨走不成,经常翻车,农民们已经向上反咉了五,六年,就是没人理。他希望着啥时候能有大官也从那里路过一次,这条路就会很快修好了。我希望大哥梦想成真,我希望真有大官从那过一趟。
关于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问题,中央早就三令五申,不准搞花架子,不准做表面文章,要实事求是。温总理就最反对远接,远送,陪吃,陪住,多次给那些搞面上工作的地方官员们难堪。而有些地方官员却总是积习难改。这位路过的"高官"可能万没有想到,仅是路过一下而已就会引起这么大的动静。也许路过时,我们日理万机的领导正在闭目沉思国家大事,根本就看不到窗外所发生的的一切,那道有负了地方上大小官员的一片良苦用心。也许虽然看到了,但说不定还会为麦收刚过后的农户怎么没有麦秸垛而感到奇怪呢。
作为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乡镇来说,农户门前堆麦秸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有的是要喂牛,有的是要作"烧柴".不喂牛不烧柴的也能卖三,五十元钱.别小看这几个小钱,对于有的农户来说就可以解决吃盐问题.别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即使到了"共产主义新农村",只要农村存在,农民存在,麦秸垛必将依然存在。新农村的建设首先应是"三农"问题的解决,群众生活的富裕,决不是麦秸垛的好看与否。据报导,在这次“新农村建设中”有的地方又搞起了形式,楼盖起了没人住,群众告诉记者说:没法住,因为门口不叫栓牛。其实,这道理当官的谁不清楚,只不过他们有一种为官"恐惧症",生怕有那些地方万一引起了上级的不快,从而影响了自己的仕途巴了。
上级领导下来视察,目的是为了了解真实的社情民意,并据此制定政策,指导全局。用虚假的表象掩盖社会的真实,获取上级感觉上的愉悦,造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