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悲哀
作者:阴诛时间:2024-11-11 05:45:05热度:0
导读:新华网4月17日报道,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甘肃永靖县,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三个乡镇沿兰(兰州)刘(永靖县刘家峡镇)公路两边的村庄前砌上了砖墙。当地政府将最近新竖起的9处鲜亮整洁的高墙,称为绿化美
新华网4月17日报道,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甘肃永靖县,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三个乡镇沿兰(兰州)刘(永靖县刘家峡镇)公路两边的村庄前砌上了砖墙。当地政府将最近新竖起的9处鲜亮整洁的高墙,称为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的“文化墙”,而当地农民则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政府计划在永靖境内的45公里公路边上全部修上这种“文化长廊”。县领导称:建墙的目的是为了美化村容,是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举措。
从这段新闻中,我又一次看到了“文化”的悲哀。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文化”的第一种解释,其余两种解释为狭义的文化,故不在此罗列。从这一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代表的是财富,是高尚,是进步。而在永靖,“文化”却被拿来为贫穷“遮羞”,其高尚与进步的内涵均演变成了让百姓切齿的虚伪。
现今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看到过“文化”的悲哀:用网络技术传播色情是“文化”的悲哀,歌手假唱欺骗观众是“文化”的悲哀,名人做虚假广告坑害群众是“文化”的悲哀,这些“文化”的悲哀,其根源在于人性的堕落。但在永靖县“文化”堕落背后,我们看到的则是官德的堕落。
永靖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贫穷是一种客观存在。永靖县的领导们穷则思变也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新举措”也是必须的。但把修建“遮羞墙”当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新做法”,却不能不让人侧目生疑:
疑问之一,到底是为了发展经济还是为了粉饰富庶?
且看报道:从兰州市到永靖县,沿路是贫瘠的荒山荒坡,很少见到绿色。沿公路两边的徐顶、陈井、三条岘三个乡镇位于山区,属于永靖县的贫困乡镇,这些乡镇部分村子的贫困面达到一半以上。崭新的砖墙沿路壁立,墙面还被统一涂成蓝色,并画上了图案,一些墙上还盖上琉璃瓦,煞是好看。2米多高的墙后,却是农民的土坯墙和破旧的院落。三条岘村大部分村民的房子绝大多数是已建成十多年的土坯房,如今已十分破旧,门前圈养着牛羊,堆放着柴草,样子不好看,但村民却无力建新房。好看是好看了,但荒山照荒,坡房照破,谁来过问?
疑问之二,到底是为民造福还是劳民伤财?
再看报道:陈井镇总人口1。2万人,截至2005年底,年收入在625元以下的有4580人,占总人口的三成以上。据当地乡镇干部透露,每建1米“遮羞墙”,仅材料造价就在100元左右。三条岘乡一位领导告诉记者,这个乡建了400多米墙,材料投入近4万元。地处干旱山区的仁和村,村民基本上靠天吃饭,某村民家里的11亩地连续几年基本没有收成,去年每个月都要买100多斤面粉,才能让全家5口人吃饱肚子。记者在村民赵清元家的厨房看到,目前他家所有的口粮只有不足5公斤面粉。你修金墙也好,银墙也罢,用得不还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可老百姓的肚子不饱还是不饱。
疑问之三,到底是方便了群众还是坑害了群众?
还看报道:这些好看的墙还给部分农户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前些年他在院子里朝着公路建了三间砖瓦房,准备开个小卖部,去年“遮羞墙”建成,这三间房的大门正好被墙挡住,不仅没办法做生意,连进出门都受影响。不是说要“以人为本”吗?永靖那儿,老百姓还是不是人?他们的“本”到底有谁来“为”,如何“为”,怕只有永靖的官老爷们的心里清楚了!
这些“为什么”,不仅我们这些从报道中了解到“永靖创举”的人心里明白,永靖的决策者们心里更像明镜似的。“文化”墙既解决不了老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也变不成老百姓口袋里白花花的银子,更不可能使县的经济发展插上神奇的翅膀。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为自己的贫穷遮一下羞。他们只所以揣着明白装糊涂,硬是打着“文化墙”、“新举措”的幌子在做,所想的恐怕还是如何让自己头上的那顶乌纱变得更大一点。
为了自己的乌纱不惜弄虚作假,不惜劳民伤财,不惜坑害百姓,不是官德的堕落又是什么?
呜呼!官员无德,却拿“文化”垫背,“文化”何辜之有?痛哉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