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艺术
作者:旅邸时间:2024-11-12 21:11:04热度:0
导读:到中国美术馆看到了奥地利艺术家维利。艾森施茨的油画和水粉画作品以及刘伯骏的指画作品后,对艺术的感觉又进了一层。应该说艺术的最初来源都是生活中和自然界里的物象或是事件发生过程的片段记录。不知什么时候看过
到中国美术馆看到了奥地利艺术家维利。艾森施茨的油画和水粉画作品以及刘伯骏的指画作品后,对艺术的感觉又进了一层。
应该说艺术的最初来源都是生活中和自然界里的物象或是事件发生过程的片段记录。不知什么时候看过的艺术论里说艺术起源于劳动,最初人们在劳动累了的时候就会发声地喊几嗓子,时间长了就有了音调,于是就形成了音乐艺术。
把劳动过程中各种动作演示给同伴或者把这种枝能教给后代的过程就形成了舞蹈;把某山坡上有什么食物或危险的动物刻画个记号在石崖上就有了绘画。再往后随着语言和文字的出现,最后产生了文学艺术,口头艺术等等。
总之,艺术是人们劳动的产物,是生活片段的复制和记录。最后发展到可以通过人们头脑的想象而产生。
艺术虽然是从劳动中产生的,但又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是艺术。一个劳动场面,一个事件发生后,一种声音被加工处理重新组合后,一些线条被人们有意识地图画到平面上后的结果才能称之为艺术。
套用一下马克思资本论里的观点:只有经过人们物化劳动后产生的东西才算商品。
艺术也是一样,只有经过人们的二次加工重新展现出来的东西才算艺术。
比如说,天上有一片很好的晚霞,尽管它十分的绚烂美丽,但也只是自然景色,而人们把这块晚霞通过绘画、攝影、或文字再表现出来后,这才叫艺术。而这个表现过程叫艺术创作。
反过来也可以这样理解:没经过创作的东西只能叫做自然现象,象山川树木,高山河流等等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也包括在洗浴时的裸身男女,光身在澡堂子里就是自然现象,把这种现象拍下来或画下来再现到别人面前就是艺术。
艺术是从生活场景中复制或剪辑下来的片段,但又不能全部的完完全全的一丝不变的套搬过来,那样虽然也叫艺术,但会缺乏观众对作品的感染力和想象力。
人们天生有一种按自己的愿望塑造各类形象和让故事按自己的喜好结局发展的本能,这时你要留给他想象和按他意愿发展的空间。所以不管什么门类的艺术作品一定要想着要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观众有作品再创造的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好作品每个观众看完后都有不同感觉的原因,因为他们再创造的角度不同。
艺术要朦胧,不能十分的清晰,朦胧中让人充满想象,象这次看到的绘画作品凡是裸女不是在蒸腾的水雾中,身体的某些部位不是隐隐约约或明或暗让人看不清而能想得到,就是披块纱巾浴布,遮住你想看的部位,挑逗起观众越发想看清的欲望。唐代诗人就谙熟这种表现手法,他在《琵琶行》中说那艺妓的美貌用了一句“犹抱琵琶半遮面”就让千百年后的人们还在想象着被遮住的那半边脸蛋是什么样子。
残缺更是艺术,现在的人们对完整的秦始皇兵马俑可能不那么感兴趣了,但对一件唐三彩的残片可能会研究一生。象当代流行的带有破洞的牛仔裤都可划归此类。
希腊的勇士很多只有断臂的维纳斯才让人难忘。
现在想来近日大陆与台湾合展的《富春山居图》不到一起会更加让人们想象无穷。
艺术也要清晰、准确。象很多高清的艺术攝影,有些艺术是为了知道,有些艺术是为了让人们想知道,有些艺术是为了勾起人们想知道的欲望而更加地想知道。
……
总之,看过一些艺术展后,对艺术的理解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那就是:
艺术得到生活中、自然中去找。
艺术不能太实,太死。
艺术要夸张,可夸大也可夸小。
艺术不能说透,始终要有“且听下回分解”。
艺术告诉人们不知道的东西时,这样的作品要细,要表现透,象做人体的解剖。
艺术告诉人们知道的东西时要朦胧要概括,象雾里看山,象云里观月。
艺术讲究节奏感,不能一拍到底。
艺术要波澜起伏,不能一马平川。
艺术要出人意料,合乎情理。
艺术要没有同类,只此一家。
艺术追求的是永远创新。